2017年3月21日 星期二

製造技術與風險

製造技術與風險

案例:

          與射出廠老闆載著量產品到模具廠。設計的關係,量產後需要用手工擴孔。
          模老闆,刁著菸:像這種東西,又是硬的塑膠,這麼厚,要用a工具,再用b方法,然後c處理…。
         聽完,我們非常滿意。問:那擴一個孔多少錢?答:10元。
         於是射老闆回:那用一個15元包給你做。但,擴孔破了,射出費要賠一半,一個40元。
         模老闆回:會賠!那我不要做。


以上案例,天天都會在台灣的代工產業發生。原以為模老闆的自信會接下這單子。但,他不願承擔任何風險(不管大小)。最後是射老闆和設計師們在模具廠用銑床擴完幾千個…,只壞了個位數。(雖然成功,但,這是設計師的工作?)


時代的進步,製造業的能力會隨時代進度,相對的,人類的所需,慾望與要求也會隨之提高。工法上,永遠有新的挑戰。面對資訊快速的時代,技術要精益求精,不進則退。


救傳產,不應是政府的責任,我司看到太多不願意精進的傳產。面對如此產業,設計業給老實的建議,沒有人想聽(聽進去的,也早轉型了)。不給建議,又眼看著一家家的收起來。


無奈之餘,只能說是順應時代,適者生存。有太多的傳產對進步是抱持拒絕的態度。設計端無法捥救無意願轉型的公司,因為設計只能讓跟進的產業蓬勃,錦上添花。
關鍵詞:台南 模型製作 工業設計 產品開發 代工產業 精進技術 產業轉型 研究創新

2017年3月9日 星期四

知識是溝通的語言:論台灣的產業轉型

產業轉型是全世界經濟體永遠都在談的議題,台灣當然也不例外。在台灣談產業轉型,是一種大格局與大方向的理想。但,在台灣工業與製造業是大多數的中小企業體的產業鏈組成。轉型,不會是一家的事。而是一群廠的事。有能力的廠想帶頭,但,配合的廠不一定跟得上,也不一定想跟。


案例:一間老設備廠,因法規的修改,需將生產近多年的產品更新。我司同業主到下游代工廠討論修改或是重製的方案。發現,對方像流氓般的語言,對材料物性等學理一概不管,不斷強調,他做了幾十年…。事後業主向我司道歉:這老廠主對新知識是恐懼的,甚至對年輕人也不太友善…。


上述現象主要原因在於,中小企業業主的年齡層與認知背景。再者是第二代不接班,或是沒有能力接…。


知識是溝通的語言。以製造業來說,產品的精進,不單單是設計端的事,而是每個製造環節都能有配合的默契。


進步的時代,不進步,就是被取代。案例中的廠在台灣不算少數。在台灣,產品要進步,轉型,還得週邊的大力配合與共進才有可能,也難怪有能力的單位,對規模與一條龍的產線有高度的投資意願,相對也就容易造成大者恆大,廠商規模的M型化現象。

關鍵詞:台南 模型製作 工業設計 產品開發 溝通 製造技術 產業轉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