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5月12日 星期二

是設計門檻降低,還是設計要求降低? 台南 工業設計



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4%BA%A4%E9%80%9A%E8%
99%9F%E8%AA%8C#/media/File:Traffic_lights.jpg


當台灣大型的設計公司一一縮編,大多數的設計公司負責人都身兼學界的時候,這行業的景氣,也就不問可知。

台灣的工業設計,漸漸成了模型社的副業,學校學生的功課(老師接案),專利師事務所製圖員的額外工作…。這幾年,工設早已改變了某些產業的生態,也演變成,設計不一定是設計師的工作。那原來設計師呢?也因環境的變遷而離開了。





設計的門檻與要求,都降低了,這不只是大環境的問題,在台灣更牽扯到國家失準的方針。產業對設計的需求,甚至於依賴的程度,並沒有太大的改變。但,由於設計單位有更多元化的組成,而改變了目前的設計產業。


以相機的發展過程來看,五年前的輕便型相機動輒上萬,性能好且效果佳。但,現在的輕便型,三五千台幣即有,性能效果中上。要買更好的,卻停產了,因為銷售量決定了產品線,且,消費者選擇了cp值最高的產品,因而產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,也讓許多技術頂尖的品牌因此關店收場。


https://www.metz.de/en/lighting/flash-units/system-flash-
units/mecablitz-64-af-1-digital/data-sheet.html



上述例子,台灣的設計產業目前也面臨類似的現象,當正規的方式不敵成本計算或是多樣的次等替代方式可選時,產業即出現應因環境而生的變種。設計的副業或是應消費者需求,善用取巧的方式減少設計資源。也因此,多開發出急救章,不達標的產品。


培養消費者詢購高品質的產品,是條長遠的路,一般供應商也很難做到。再者,保持產品競爭力有其基本的計算方式。當大多數供應商,消費者都處於價面比較的當下。是否保留高階產品,或是著重開發。都成了供應者商品規劃的難題。




http://www.mittw.org.tw/Home/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